图片
图片
❤️恩师徐连生❤️'拳無功,一場空',勁力是一種常見的'功'。事實上'勁'與'力'兩者既有聯繫,又有區別,'力'是'勁'的發源,'勁'是人體各部器官組合協調的'力'。
武術的每一個動作,都必須有勁力的體現。每沖一拳或踢一腿,都很講究勁力的運用,沒有勁力就體現不出武術各派的風格特點,如'形意拳'的重點是研究直勁、橫勁為主的典範,其原因是直、橫勁力快而猛,故西洋拳擊大為重視直橫勁力的鍛煉。直橫勁力在武術中實是無拳不有,無勢不存。
❤️形意八卦掌不但具備直、橫勁力的特點,還包含著擰勁、裹勁和螺旋勁等,這些勁力的產生,才能體現出形意八卦掌獨有的風格。為了便於學習,現分別述說如下:♨️♨️💢💢
⭕️(一)直橫勁——直、橫勁是兩種不同方向的力,它們各有自己運動的力向,直勁顧名思義,就是向前運動的力,橫勁是左右或斜向左右運動的力。形意八卦掌把這二種勁力,在套路中攝為一體,成為'弧形勁'。此勁每動皆有,每勢皆含,一直貫穿到套路的始終,故形意八卦掌中各種勁力都由此而生,由此而變。例如'雙鷹戲耍掌'變換到'盤旋側身腿'、'懷中抱月掌'變換到'雙燕戲耍掌'、'黑熊探掌'等,它們的左右掌運動的力向,都是沿圈線形成的弧形勁,更為突出的'趟泥步',在兩腳沿圈線行走時,後腳沿圈線上步的一瞬間,就是直勁的起點,當沿圈線前行時橫勁悠然而生,腳尖'外擺內扣'時,這正是直與橫勁力向交叉變化過程一瞬間,明顯可見兩種勁力的存在。但它們運動的力向很短,因此是不明顯的,其目的是助步法直,橫力向的鉗制,調節人體各部動作和勁力的變化,在技擊上起到隨機應變,你強我避之,你弱我進的作用。
⭕️(二)擰勁——它的方向是一個方向擰去,形成一個擰旋勁,藉以護身,加強肌肉的彈性,促使心血管交感神經的興奮,動員機體許多器官潛在力量,來適應人體運動的變化。在形意八卦掌中也是常見的一種力,它主要體現在'陰陽守丹掌'上,例如腰要擰,手掌要擰,大小臂要擰,頭頸要擰等,要把人體頭、手、臂、身伸向中心點一側,形成一股擰旋勁力。
⭕️(三)爭裹勁——爭裹勁的力向,在外形上是頗難看到的,它在形意八卦套路中,主要通過人體的意念活動,屬於一種內在的'暗勁','爭的含意是由內向外擴撐之力','裹的含意是由外向內收縮之力'。其表現在套路中的'肘底藏花掌'一式更為明顯,當兩手臂上下摟抱在胸前時,就形成了向裏收裹的勁力,但缺乏一種向外抗爭的力,這樣動作就表現得僵硬呆闆,不利於經絡'內氣'的通暢。倘既有向裏收裹的力,又有向外擴撐的力,就必須在兩手臂上下摟抱時,用意念示意兩肩向裏裹扣,形成向內收裹的力,同時兩肩胛骨向外凸出,就形成了內部向外擴撐的力,這樣裹中帶爭,爭中帶裹,才能使內、外力的勁力互為一體。在腰的擰旋之下,抗禦外來的打擊,利於經絡內氣的通暢,起到健身防體的作用.
⭕️(四)螺旋勁——螺旋勁是滾和鑽兩種勁的合稱,滾是旋轉勁力,鑽是旋轉向前推進的力,當滾勁形成時,如沒有鑽勁的配合,這種滾動勁產生的力是不會很強大的,其原因是裏面沒有向內向前的勁力配合,如要想使勁力加強,必須滾中帶鑽,鑽中帶滾,才能產生強大的螺旋勁。例如'肘底藏花掌'變換為'陰陽守丹掌',由於腰向左或向右擰轉,同時左或右手掌,大小臂外旋上舉對準中心點,在這一變化過程中,就體現了螺旋勁。如'燕子抄水'變換為'猴尾旗杆'等動作,當左或右膝沿圈線前傾時,左或右手掌,大小臂裏旋外翻,沿大腿前領、穿、托就是一種明顯的螺旋勁。不僅如此,就是軀幹各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螺旋勁存在,這些螺旋勁的產生,都是由於形意八卦掌練習的風格特點所決定的,⭕️坐如猛虎,⭕️行似遊龍,⭕️翻如雄鷹,⭕️守如猴相等風格,是促使螺旋勁產生的重要因素。
㊙️形意八卦掌的“手、眼、身法、步”變化多端,形式多樣,其勁力幾乎每一動作都存著上述各種勁力,當一種勁力消失,就是另一種勁力產生的開始,為此各種勁力相互轉化,週而復始,變化無窮,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勁力配合,隻有這種勁力配合,才能使身體軀幹各部體現出動作的協調、自然、完美的藝術境界,構成了形意八卦掌的獨特風格。🈵🈵🈵🈵🉐🉐🉐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